本课程的主题是结构稳定理论。结构稳定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,主要研究各种结构的稳定性,是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关于结构稳定问题的最初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:
一、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
二、屈曲和后屈曲特性
三、分枝型失稳临界荷载的相关准则
四、后屈曲阶段屈曲模式的相互作用
五、薄壁构件基本理论
六、拱和网壳的稳定特点和设计
七、夹芯板的稳定分析
张其林,男,1962年7月生,江苏海门人。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(今东南大学)获学士学位,1985年和1988年分别毕业于同济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。1994—96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在德国Braunshweig工业技术大学工作,任同济大学研究员,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,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分会理事、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,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、计算机应用委员会委员,全国轻钢结构委员会委员、副秘书长,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,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工作委员会委员。长期从事钢结构理论和新型结构体系研究,研究方向为结构稳定设计理论、结构非线性数值分析、预张力钢结构设计理论、索和膜结构设计理论、点式玻璃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、钢结构CAD等。主要研究成果有: 1993年获“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”,1997年获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曙光基金资助,1997年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,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,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,2002年获上海市教育基金委员会首届曙光精英称号。出版专著“索和膜结构”,发表论文100余篇。
课件1 |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(一) | 0时54分59秒 | |
课件2 |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(二) | 0时37分44秒 | |
课件3 | 稳定问题的基本概念(三) | 0时41分59秒 | |
课件4 | 屈曲和后屈曲特性(一) | 0时54分16秒 | |
课件5 | 屈曲和后屈曲特性(二) | 0时38分25秒 | |
课件6 | 分枝型失稳临界荷载的相关准则 | 0时49分28秒 | |
课件7 | 后屈曲阶段屈曲模式的相互作用 | 1时25分48秒 | |
课件8 | 薄壁构件基本理论(一) | 0时44分59秒 | |
课件9 | 薄壁构件基本理论(二) | 0时38分54秒 | |
课件10 | 薄壁构件基本理论(三) | 0时43分37秒 | |
课件11 | 薄壁构件基本理论(四) | 0时42分41秒 | |
课件12 | 薄壁构件基本理论(五) | 0时37分05秒 | |
课件13 | 拱和网壳的稳定特点和设计(一) | 0时50分19秒 | |
课件14 | 拱和网壳的稳定特点和设计(二) | 0时40分49秒 | |
课件15 | 拱和网壳的稳定特点和设计(三) | 0时41分46秒 | |
课件16 | 夹芯板的稳定分析(一) | 0时44分10秒 | |
课件17 | 夹芯板的稳定分析(二) | 0时37分26秒 | |
课件18 | 夹芯板的稳定分析(三) | 0时42分29秒 |